Search

今天才想起我還未將去年底刊登的英國泰納獎文章放上來。有趣的是,當時我好奇下一年的獎項該會是什麼樣貌。...

  • Share this:

今天才想起我還未將去年底刊登的英國泰納獎文章放上來。有趣的是,當時我好奇下一年的獎項該會是什麼樣貌。一場疫情的席捲,讓整個藝術世界也跟著停擺。平常官方會在四月左右宣佈入圍名單,至今遲遲未有消息。到底今年泰納獎是否會如期進行呢?

----

英國大選前夕,當整個大不利顛島國插著留歐與脫歐的旗子,在每個人手中握著決定英國未來的命運同時,泰納獎史無前例地將這項當代藝術最高榮譽頒給全數的入圍藝術家:勞倫斯·阿布·哈姆丹(Lawrence Abu Hamdan),海倫·卡莫克(Helen Cammock),奧斯卡·穆里略(Oscar Murillo)和泰·莎妮(Tai Shani)——這是該獎項成立34年來首次由多個提名人共同獲獎。

從對社會與政治現狀的批判到對權力系統的抵抗,2019年泰納獎比起2018年還要具政治性。挑戰霸權機制、顛覆遊戲規則本是藝術家該做的事情,而這次泰納獎的集體行動便是機制批判的一個路徑,他們向自己提問:「身為藝術家,我們究竟在什麼系統裡創作?我們又該如何避免被無所不在的藝術機制所吞噬?」

回溯至1960 年代,當時的藝術家因不滿美術館機制,而以不同的藝術手法攻擊機制並做出抵抗,藝術因此朝向新的方向前進,機制也因外在批判進行調整,直接或間接地改變原先的藝術生態。若從這樣共生共存的關係來看,今年的集體獲獎結果是否能將泰納獎推向另一個里程?泰納獎的未來落在哪裡?讓我們並肩靜觀。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以另一種敘事方式觀看藝術、城市與文化。
View all posts